二型糖尿病的介绍
2型糖尿病(Type 2 Diabetes Mellitus, T2DM)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,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%以上。其核心问题是胰岛素抵抗(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下降)和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,导致血糖调节失衡。 一、核心特点 二、主要症状1. 典型症状(类似1型,但较轻或无症状)多尿、多饮、多食(部分患者不明显) 疲劳、视力模糊(高血糖导致晶状体肿胀) 体重下降(较1型少见,但晚期可能出现)
2. 隐匿症状(易被忽视)3. 并发症相关症状心血管疾病(胸闷、心悸) 肾病(泡沫尿、水肿) 视网膜病变(视力下降、视物模糊)
三、病因与风险因素1. 不可控因素遗传(家族史显著增加风险) 年龄(40岁以上风险上升,但近年年轻化趋势明显) 种族(亚洲人、非洲裔、拉丁裔风险较高)
2. 可控因素(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) 四、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: 空腹血糖 ≥7.0 mmol/L(至少8小时未进食) 随机血糖 ≥11.1 mmol/L + 糖尿病症状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2小时血糖 ≥11.1 mmol/L 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≥6.5%(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)
注意: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“糖尿病前期”(空腹血糖 6.1-6.9 mmol/L 或 HbA1c 5.7%-6.4%),需积极干预以防进展。 五、治疗与管理1. 生活方式干预(核心治疗!)2. 口服降糖药(根据病情选择)药物类型代表药物作用机制
双胍类二甲双胍减少肝糖输出,改善胰岛素抵抗
SGLT-2抑制剂恩格列净促进尿糖排泄
DPP-4抑制剂西格列汀刺激胰岛素分泌,抑制胰高血糖素
磺脲类格列美脲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
3. 胰岛素治疗(晚期或严重病例)4. 血糖监测 六、并发症及预防长期高血糖可导致: 微血管并发症
视网膜病变 → 失明 肾病 → 肾衰竭 神经病变 → 足部溃疡、截肢风险
大血管并发症
预防关键: 七、1型 vs 2型糖尿病对比特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
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破坏β细胞胰岛素抵抗 + β细胞功能衰退
发病年龄儿童/青少年多见中老年(近年年轻化)
体重多数偏瘦多数超重/肥胖
胰岛素依赖终身必需部分患者后期可能需要
酮症酸中毒常见于初诊少见(除非严重感染/应激)
八、重要提醒✅ 早期干预可逆转: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减重、运动可恢复正常血糖。
✅ 并发症可防可控:严格管理血糖可大幅降低失明、肾衰等风险。
❌ 不可治愈但可控:需终身管理,但合理治疗可正常生活。 建议:40岁以上、超重、有家族史者应定期筛查血糖!
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由ai工具协助整理,仅供参考,如有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|